您现在的位置: 兴化市老年大学 >> 网站 >> 教学教研 >> 网络课堂 >> 正文

秋季养生

发布时间:2015/11/4 13:48:03 浏览:1226 次
【字体大小:

     

 

秋季三个月,包括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6个节气。

一、秋季的特点

1、由热转凉。秋季是夏季向寒冬转变的过渡时期。人体为适应自然界由炎热逐渐转凉的变化,体内的阳气渐渐收藏,阴气逐渐生长,皮肤腠理逐渐闭合,出汗减少。

2、气候多变。秋季气候多变,特别是白露过后,雨水渐少,昼热夜凉,温差较大,气候寒热多变,稍不注意就易感受外邪、旧病容易复发。感胃、支气管炎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、过敏性疾病、心血管疾病会复发,加重。故民间有:多事之秋的说法。

3、燥邪当令。秋天气候干燥,且秋应肺气。燥邪最易伤肺伤胃,形成肺胃阴津不足,出现皮肤干燥、皱纹增多、口干咽燥、口角干裂、毛发脱落、干咳少痰、大便秘结等秋燥症。

4、深秋易伤感。秋雨绵绵,秋风瑟瑟,草叶枯落、花木凋零,触景生情,触绪感怀,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、垂幕之感,易使人感到沉闷抑郁、意志消沉、没精打采、沮丧萎靡,人的身心处于低落状态。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说。

二、秋季养生肺为先

如前所述,秋季气候干燥,时令主气为燥,秋应肺气。燥易伤津,燥更伤肺。因此秋季养生必须顺应时令的变迁,注意升津润肺,保养肺气,避免发生各种疾病。

(一)起居顺时,早卧早起。秋季气温由热转凉,昼热夜凉,阳消阴长,应按祖国医学所说应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祖国医学认为肺主呼吸,早睡以避晚凉,早起以从清爽,吸纳新鲜空气,敞开门窗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以利于舒肺,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。

(二)养阴润肺防秋燥。

1、润肺止咳。秋之咳嗽,往往干咳少痰或粘痰难咯,或痰中夹血,称之燥咳。为防燥咳,应多食新鲜果蔬、牛奶、蜂蜜,特别是梨汁、藕汁、萝卜等,具有滋润肺脏,润肺止咳作用。

2、润肠通便。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燥往往下移于大肠,肠燥则便秘。为防便秘,宜多进汤水,使大便变软,尤其清晨要饮温开水1杯。多食润肠通便的食物,如银耳、核桃仁、芝麻、松子仁等。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,如粗粮、豆类、果蔬等。

3、滋润鼻咽。肺开窍于鼻,肺燥则鼻燥、鼻痒、鼻中出血。咽喉为肺之门户与通道,肺燥则咽干、口燥,声音嘶哑。宜多食养阴润肺的药物或食物,如百合、枸杞、沙参、石斛、梨、山药、银耳、莲藕、甘蔗、蜂蜜及新鲜果蔬,多饮汤水、果汁、菜汤、牛奶、米汤、豆浆等。

4、滋润皮毛。秋燥伤肺、肺主皮毛,肺燥影响皮毛滋润,皮肤干涩皱裂,皱纹增加,甚至毛发不荣等。宜多吃豆类、蛋类、奶类、肉类、猪皮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防止皮肤老化。补充维生素A,可使皮肤细润;维生素B1可使皮肤柔软,减少皱纹;维生素B2可减少皮肤炎症。多食新鲜果蔬。多吃润肤食品如芝麻、黄豆、核桃、大枣、花生等。注意嘴唇干燥不要用舌舔,这样会加速水分蒸发,应小心将翘皮剪去,擦些唇膏。脚部皮肤开裂,每晚泡脚,定期削去增厚的角质层,再涂油性护肤膏。市场上护肤用品应到大商场或专卖店购买,谨防假劣产品。

5、忌辛辣烟酒。凡辛热麻辣、煎烤熏炸食物宜少吃或不吃。炒菜少用葱、姜、蒜。戒烟戒酒(或限酒)。

6、多喝水水是生命之源,万般补品水为先。秋季气候干燥,更应该注意补充水分,做到科学饮水。

主动饮水:不要等到口渴了才饮水。

定量饮水:成人一般每日需水量为40毫升/kg体重,老年人每日饮水量掌握在15002000毫升左右。在出汗多时,应适量增加水量,适量补充盐分或瓜果,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。

正确的饮水方法:少量多次。根据自己生活起居情况,一般每天饮水68次,每次200250毫升。一次将水缓慢喝完,老年人也可将一杯水分两次缓慢喝完,不要一次大量喝水,也不要随便喝两口了事。

白开水、茶水最好。不要喝生水、陈水、反复煮沸的水。

(三)摩鼻健身。
  不少人鼻粘膜对冷空气过敏,秋风一吹,便不断伤风感冒,打喷嚏,流鼻涕,进而气管炎、哮喘发作。这类患者应从秋天开始预防。坚持冷水洗脸、漱鼻、按摩鼻部。以两拇指外侧沿鼻两侧(重点是迎香穴)上下按摩30次,每日2遍,能增强耐寒能力。每天作深呼吸,扩胸运动增强心肺功能,可收到较好效果。

三、秋宜冻

春捂秋冻,百病难碰是我国流传甚广的民谚。春从冬来。上一点,以适应季节的变化。秋从夏至,气温逐渐转凉,但尚不稳定,暑热尚未退尽。适宜的寒冷刺激,有助于耐寒能力的锻炼,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,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与锻炼,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,增加产热,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,因此不宜过早的增加衣服。春不忙减衣,秋不忙加帽,这是秋宜冻的道理。但是,秋宜冻具体如何掌握,我们可从以下方面注意。

1、把握气温:15℃可以视为冻与不冻的临界温度。也就是说,当气温持续在15℃以上且相对稳定时,还可以坚持一下。

2、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小于8℃,尚是可的信号。

3、持续时间:即使是在宜冻的气温环境中,当温度不再回升时,一般以714天为宜,不宜时间太长,特别是体弱者。

4、把握时机当气象部门预报的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,就不宜了。因为感冒、消化不良、呼吸道感染等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就捷足先登了,而青光眼、心梗、中风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。因此,在冷空气来临前就应及时增添衣服。

以上是体质较好者掌握的尺度,每个人情况不同,不可一概而论。应根据自身状况灵活掌握,特别是老年人和平素患有各种慢性宿疾者,则应注意防寒保暖,防止“冻”出病来。

四、防秋悲

秋天虽有天高气爽,景色怡人,春华秋实,但秋天又有风吹树叶落,雨打花儿谢,加之气候变化不定,冷暖交替,给人的生理、心理都带来一定的影响。现代医学证明,秋天光照时间减少,阳光强度降低,使人体大脑内的松果体腺体处于兴奋状态,分泌褪黑激素增加,人就处于抑郁状态。表现为情绪低沉、疲惫不堪,注意力不集中,甚至心慌失眠等。加上老年人处于丧失期,丧失权力,丧失健康,丧失经济收入等,容易发生抑郁、悲伤、凄凉。所以,秋季养生要注意调摄精神,保持神志安宁,心平气和,心情愉快,注意防秋悲。

1、保证充足睡眠。科学、充足的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,能有效地消除疲劳,调节情绪,充养精神。秋季早卧早起,一般晚上930前入睡,早晨630前起床,进行晨炼。保证8小时左右睡眠时间。坚持中午小睡也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。

2、科学调整饮食。少吃油腻食物,多吃清淡食物,多吃水果,多喝水,适量饮绿茶或少量咖啡。针对秋悲,玫瑰花或菊花茶、莲子茶有清肺解郁作用,长期喝对抵制抑郁很有帮助。多吃莲藕、莲子、小麦、甘草、大枣、龙眼等,有养心安神作用,对焦虑、抑郁很有帮助。核桃、鱼类含有较多磷脂,也有助于消除抑郁。复合维生素B类、谷维素等,可调节精神情绪。

3、适度体育锻炼。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人的生理、心理均有益处。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门球、按摩、扩胸、深呼吸等方式,这类活动都能调动情绪,缓解抑郁状态,但应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。

4、到户外去。不仅可以陶冶情操,改善情绪,而且户外活动可增加光照时间,使褪黑素分泌减少,减轻或消除抑郁。

5、种植花草树木,练习琴棋书画。室内放些绿色植物,如吊兰、文竹等,能释放氧气,调节空气,绿色本身也能改善情绪。琴棋书画可陶冶情操,使自己的情绪得以调适,情趣得以升华。

6、自我心理调节。保持乐观情绪,多想想收获累累的愉悦,或以哲人的眼光判别大自然季节交替所表现的春暖秋凉,保持神志安宁,收神敛气。或找知心朋友谈心,进行情绪宣泄和疏导,或进行自我暗示,多想想事物积极的方面。

五、“三秋”养生各有侧重

秋季又分为初秋、中秋、深()秋三个阶段,每个阶段气候各有特点,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之有所侧重。

1、初秋。初秋时期(立秋、处暑),盛夏余热未消,气温仍然较高,常有“秋老虎”天气出现。加之阴雨绵绵,湿气较重,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。这个时期的养生仍要重视防暑降温、及时补充水分,但又不可贪凉,防止湿热、寒湿之邪侵袭机体。不可在阴寒潮湿之地长时间休息、乘凉和在外露宿,避免涉水淋雨和冷水浇头冲身,晚间睡眠腹部要加盖毛巾被,以防头、四肢、腹部引发麻痹、肌肉沉重酸痛、腹痛等。节制冷食冷饮,适当进一些温食,或吃些赤小豆、苡仁、白扁豆、山药等有健脾除湿作用的药食两用品。

2、中秋。“白露”过后,天气干燥,昼热夜凉,特点是一个“燥”字。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,润肺益胃。

3、深秋。俗话说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。中秋节过后,秋风肃杀,天气渐凉,甚至气温突降,寒潮来临。这一时期养生重点除仍需防燥邪损伤外,必须注重两点:一是防寒邪伤人,重视耐寒锻炼——“宜冻”,又要注意随时增加衣服,防止旧病复发;二是防秋悲,避免不良精神刺激,保持内心宁静。

以上秋季养生知识仅供大家参考。每个人必须根据自身情况,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,强身健体,尽情享受金色的秋天,不当之处,敬请批评指正。

 

 

O一四年十月

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